亳州市被环保约谈 环保约谈不能止于约谈
昨日下午,因大气、水等环境问题突出,对环保部督查发现问题整改不力等,环保部公开约谈四平、景德镇等地主要负责人。这是环保部今年第三次公开约谈环境问题突出的城市主要负责人。截至目前,已有临汾市、北京市大兴区、天津市静海区等15市区县被公开约谈。(7月11日新京报)

有些地方被约谈时态度好,声称整改,约谈风声一过就打回原形。为何如此?背后还是一个“难”字。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,是一道世界性难题。对很多地方而言,既不敢贸然忽视企业利益、放缓发展,又要克服为了发展牺牲环境的问题,这种转型实践中的阵痛,常导致约谈效果的削减。环保约谈,目的就是让各方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。

应该说,环保部门就环境治理不力约谈地方政府、职能部门或相关负责人,是我国环保执法的一项工作机制创新。一方面,约谈制让约谈对象丢人丢面子,地方政府在检讨之余,还要在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中“亮相”。另一方面,环保部对地方政府负责人进行时时提醒,随时敲打,政府一把手在约谈过程中不断查找自身问题,及时解决问题,这比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后再查处责任人更有意义。

只有让环保约谈的警钟长鸣,环保部门才能真正重视环境保护。环保部门不能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,将环保所指向的长远利益与自身眼前利益割裂开来。约谈只是第一步,要使其不沦为空谈,就需要完善政绩考核体系,改革优化各种法规,细化相关程序,形成最严格的制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