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开街十周年 嘉宾对话“无宽窄 不成都”
中新网四川新闻6月30日电 (刘婷)著名作家洁尘、著名艺术家殷九龙与国际极限运动达人杨小华于30日在成都宽窄巷子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,在宽窄巷子开街十周年之际,畅谈新成都人眼中的成都,对话“无宽窄,不成都”。

2008年6月14日,宽窄巷子荣耀开街,激活了沉睡中的成都旅游业,成为标志“5·12”震后四川旅游复苏的里程碑。十年间,宽窄巷子立足于文化保护、精神传承和城市营销,有机更新业态,创造场所精神,打造活动品牌,形成一次又一次的文化消费热点,成为彰显“天府文化”之地域性、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城市IP。

嘉宾对话“无宽窄,不成都”。宽窄巷子供图
洁尘谈到,作为在成都土生土长的人,十年前的宽窄巷子是她与友人喝茶聊天的据点,3块钱一杯的茶水和川西民居风格的老院落都让她难以忘怀。
“很多老城改造把老味道改变了,但宽窄巷子不仅保留了原有建筑风格,还注入了新的业态。”在洁尘看来,一个区域要有活力,就必须要有文化的浸润。“(上世纪)80年代,成都就是各方文化的聚集地,所以至今宽窄巷子总是给人特别有文化的感觉。”
作为在成都生活了25年之久的新成都人,宽窄巷巷子曾是殷九龙大学时代读诗喝茶的地方。殷九龙看到的是宽窄巷子的文化活力,“宽窄巷子虽然是老街区,但也让年轻人找到了归属感。宽窄巷子在改造的过程中,给了更多现代人运用它的可能性。”
对于长期生活在欧洲的杨小华来说,成都是一座包容不排外的城市,宽窄巷子的氛围和欧洲的某些乡村很相似,小而有人情味。她打趣道,希望能有机会在晚上用跑步的方式来游览宽窄巷子。
对于未来十年宽窄巷子的发展,成都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婷谈到,“第二个十年想把宽窄巷子打造成世界的老城,将采用一些更开放、更世界化的做法,打造‘生活着的老成都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