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烽集中营猫洞的故事 贵州息烽集中营(党的97岁生日一游)
在党的97岁生日之际,单位组织去息烽集中营以“回望历史 不忘初心”为主题的活动,通过对回望历史,缅怀革命先烈,进一步珍惜现在生活和努力奋斗。
息烽集中营旧址,位于贵州省息烽县城南6公里,是抗战期间国民党坚持“消极抗日、积极反共”的反动政策而设立的关押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人士的最大秘密监狱,与重庆白公馆、渣滓洞集中营、江西上饶集中营同为抗战期间国民党设立的四大集中营。

息烽集中营对内称“新监”或“大学”,对外挂牌是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”,重庆白公馆、渣滓洞监狱和望龙门看守所则分别称为中学和小学。称重庆望龙门看守所为“小学”、称重庆白公馆监狱为“中学”、息烽集中营所关押的则是从全国各地押来的“要犯”,称之为“大学”,而留学则是处死的黑话。
息烽集中营从1938年11月建立至1946年7月撤销,先后关押了1200多人,被秘密处决和折磨致死的就有600多人,人们熟知的罗世文、杨虎城、杨拯贵、宋绮云、小萝卜头、黄显声、马寅初等都曾囚禁于此。
息烽集中营第一任主任是军统少将何子桢,一个凶恶残暴、嗜血成性、被称为屠夫的刽子手,军统头子戴笠对他并不满意,后来换成军统内有名的“书生杀手”“笑面虎”少将周养浩,也就是《红岩》小说中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原型。
围墙内有一个天然的溶洞,即猫洞,那是特务们专门用来刑讯的地方,在猫洞里,无论受刑者怎样喊叫,外面都听不到,究竟有多少人惨死在猫洞里,已无从考证。1946年国民党特务撤走时,将猫洞封死了。
走进阴森、恐怖的集中营,看到一幢幢阴暗、潮湿的监号,不由得想到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英烈们,挤在沙丁鱼罐头般的床铺上,如何熬过了数年的漫漫长夜?看到院子里的木笼子,不由得想到先烈们被塞进木笼里,在三四十度的高温下接受暴晒惩罚,每当结束时,拽出来的常常是几具直挺挺的尸体。........……
这是进门,写着“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息烽行辕”
有两部以前的军统装备,应该是后来加进去的的摆设
民心湖,这是军统们娱乐消遣的地方,关押的爱国人士和共产党员是过不来的。